发布时间:2024-11-09 18:48:19 来源: sp20241109
天戴其苍,地履其黄,山水、田畴、物候,清风、土地、阳光,共同形成一种和谐、平衡的生态审美系统
引入生态观念、植入景观方法,大地景观将更丰富、更多彩,更好实现经济、生态、文化、社会等多重价值
仲春时景好,草木渐舒荣。陕西西安长安区的神禾原上,万亩麦田映衬绵绵终南山;翻越秦岭,安康紫阳县的茶园新茶吐芽;沿汉水而上,汉中的油菜花已漫山遍野……广袤大地铺展如画美景,农业生产造就迷人“大地景观”,如凝固的诗、立体的画,吸引人们徜徉其中。
不同于天然的草原、森林、湖泊,这样的大地景观,来自人与自然的对话。萌芽、展叶、开花、结果,作物中蕴藏生命的律动;春耕夏耘、秋收冬藏,雨水滋润、阳光普照,劳动中对应时间的节奏。大地之上、山水之间,时序的变化、植物的生长、人类的劳作,因农业生产成为统一的整体,相互影响、共存共生。不论是一眼千里的沃野,还是依山就势的梯田,抑或是绚烂的花海、涌动的麦浪,既呈现丰盈的自然之美,也展现浓郁的人文之美。
在这样的景观之中,人们最容易读出文化、读出情感,最容易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。人们依存于大地,在此劳作、在此休憩,创造了这片风景,也属于这片风景。天戴其苍,地履其黄,山水、田畴、物候,清风、土地、阳光,共同形成一种和谐、平衡的生态审美系统。大地景观,因而有了强烈的“人文性”。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,这正是每个人都能触及的一种乡愁。
“梅子金黄杏子肥,麦花雪白菜花稀。”农业生产成为更美的大地景观,就需要在多样中展现和谐。农田、林木、水塘、草地、山坡,如何有机融合,让不同地块美美与共?农舍、村庄、道路、停车场,如何合理规划,让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?轮作、混种、套种、间种,农业系统如何维持平衡,让四时之景各异其趣?引入生态观念、植入景观方法,大地景观将更丰富、更多彩,更好实现经济、生态、文化、社会等多重价值。
农业生产形成大地景观,是生产、生态、生活的整体系统。这也决定了,大地景观需要营造而非“硬造”,必须与当地的风物相宜、习俗相合。比如,西安蓝田县峪口村土壤贫瘠,当地素有栽种荞麦、做荞面饸饹的传统。经过土地流转和整治,秦岭山麓上种上了1000多亩荞麦,春秋两季都开出一片粉白花海,无心插柳成了“网红”。这也启示我们,农业是景观的前提,景观是农业的结果,大地景观持久的生命力,正在于借助景观方法,促进农业生产、维持生态平衡、促进农民增收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农民不仅仅是大地景观的“制造者”,更是大地景观的“守护者”。对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,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,也有着最深入的了解,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。田畴、茶山、花海,无不来自世世代代的劳作经验;而穿梭往来的植保无人机、联合收割机,也不断刻下新的时代年轮。发挥农民的积极性,传承独特生产方式,赓续古老生态智慧,焕发现代科技色彩,完整的、可持续发展的大地景观,才能真正实现乡土空间的更新、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。
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”大地景观拨动的,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;大地景观体现的,是一种“生态美学”。沃野平畴、山地丘陵,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,处处舒展美丽新画卷,身处其中的人们也一定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3月29日 05 版)
(责编:岳弘彬、曲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