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西问·一带一路丨王义桅:绿色发展与工业化如何并重?

发布时间:2024-10-16 00:26:24 来源: sp20241016

   中新社 北京10月18日电 题:绿色发展与工业化如何并重?

  ——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

  作者 崔白露 王宗汉

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在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八项行动。其中包括“促进绿色发展”。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绿色始终是鲜明底色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绿色共识从何而来?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接受 中新社 “东西问”专访,作出相关解读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 中新社 记者: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8日开幕,备受瞩目。本次盛会有哪些值得关注之处?围绕绿色发展有什么新提法和务实举措?

  王义桅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年来,150多个国家、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,共同推动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,为加强全球互联互通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、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
  当前世界正处于关键转折点,此次盛会的召开,向世界传递出各国团结、合作、共赢的积极信号,为世界和平稳定、繁荣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,因此备受全球期待。

  目前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除共商共建共享之外,开放绿色廉洁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,也被明确为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指导原则。

  本届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,中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八项行动,其中包括“促进绿色发展”,提出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、绿色能源、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,加大对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,继续举办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创新大会,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,落实“一带一路”绿色投资原则,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。

  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开放是本色,绿色是底色,廉洁是亮色,同时以高标准、可持续、惠民生为目标,从单纯的资金、土地、原材料、能源投入,转向制度、规则、标准和模式的创新,推动发展模式向数字化、绿色低碳方向转型。

  本届高峰论坛的举办,将进一步汇聚各方共识和力量,在健康、绿色、数字、创新等新领域合作,在培育新增长点方面实现新突破。

   中新社 记者:绿色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鲜明底色,为何中国能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?

  王义桅:《易传》称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,中华传统文化强调,自然不仅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,也是一个“万物生生”的生命世界。“天人合一”思想、“万物并育”理念,要求人们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,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,这就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的文化底蕴所在。

  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多处于快速工业化或工业化初期阶段,将占世界碳排放的主要份额,如不走绿色发展道路,会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减排目标的实现。但这些国家同时也面临实现现代化的现实任务。发达国家虽拥有先进技术与充足资金,但也存在投资成本高、标准高、附加政治条件、自身产业空心化等问题,或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,或无法助其发展基础设施和工业化。

 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,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。凭借鲜活的现代化经验,中国以自身“新发展理念”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创造了一条既高标准又接地气的发展道路。

  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