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俄经贸合作高度互补动力强劲

发布时间:2024-11-01 08:48:38 来源: sp20241101

  2024年是中国与俄罗斯建交75周年。75年来,中俄政治互信持续深化,经贸合作结出累累硕果。5月19日,在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、中国人民大学—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承办的“中俄关系发展与上合组织扩员”研讨会上,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中俄合作成功经验及双边合作新领域等,为中俄关系开创更美好未来建言献策。

  “中俄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,高层往来频繁,都将发展双边关系置于重要的优先方向。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李自国表示,经济高度的互补性也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。2023年,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00多亿美元,提前超额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贸易目标。中国连续14年稳居俄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。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,中国汽车和电子产品在俄罗斯市场深受欢迎。

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丁晓星认为,平等互信、相互尊重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,双方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,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;另外,两国合作还坚持“不结盟、不对抗、不针对第三方”,超越了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,以求同存异、合作共赢践行了真正的多边主义,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,充分发挥互补优势、深化利益交融、实现彼此成就。

 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。中俄两国作为建立多极世界进程中的独立力量,不仅双边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,还全面挖掘双方经贸合作新潜力,为世界稳定发展带来宝贵的稳定性和动力源。

  李自国表示,近日发布的中俄联合声明便释放了中俄合作的新信号。声明提出两国要持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、优化贸易结构,深化服务贸易、电子商务、数字经济、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,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;还提出要加快制定并于2024年批准新版《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》,全力促进《纲要》落实,提升双边投资合作成效。

  “作为以生产传统能源为主的国家,当前俄罗斯以及中亚等国在能源转型技术、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还较为落后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刘旭表示,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拥有比较优势,比如我们的清洁煤技术、光伏风能发电等,未来中俄两国在加强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合作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庞大鹏表示,当前,笼罩在地缘政治冲突、通货膨胀等阴云下的世界经济充满了众多不确定性。同时,个别西方国家执意推动“大国竞争”,在世界挑动分裂和对抗,加剧了全球治理的碎片化。中俄应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多边合作平台,相互支持彼此主席国工作、加强功能性制度建设、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,点亮全球治理的“南方时刻”,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。

  “在中俄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,上海合作组织有望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,推动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倡议、欧亚经济联盟等战略对接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睿思表示,我们应充分把握开展对接合作的黄金机遇期,尊重俄罗斯与中亚等国的合作理念多元化,打造开放包容、和谐共存的经济发展共同体,夯实能源、贸易、物流等传统合作领域的压舱石作用,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、生物科技、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合作领域。(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) 【编辑:李润泽】